什么?“南哥”在街球场出没?
夏至已过,暑意渐浓。
作为被无数文人墨客歌咏的六朝古都,南京的一面,是庄严雄伟的古建筑。玄武湖旁,神策门、狮子山间的古城墙傲然屹立。城墙每一块砖,如果亲自摸一摸,指尖都能触到那份历史厚重感。
南京的另一面,梧桐树荫里夹嵌着青春热血和躁动不安!引爆街球圈的“下站东单”今年再次走出北京,于2025年6月15日首次引燃至南京古城墙脚下的华泰体育公园。
当“不问来者”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萦绕在球场上空,当创始人吴悠拿着麦克风走进球场高呼:“南京的朋友,久等了!”“整个江苏省的兄弟都在哪儿?”一时间,自称“街球南哥”的年轻人纷纷自告奋勇上场挑战……
创始人吴悠(中)2025年将“下站东单”首次带到南京
南京街球,有什么性格?
“下站东单”不是北京的街球赛吗,这次怎么跑到南京去了?
一条名为《来斯!南京街球》的短视频作了解答。
视频中,南京本地元老街球手,Smack Up球队教练石岩,用一句句南京话介绍自己家乡的街球,“花式运球”穿越南京市的各处景致,彰显南京市井气息和运动“基因”的有机结合。而石岩的队友李子欣也以年轻人的视角传递了他对南京街球的态度。
南京最早的街头篮球文化见证者Smack Up教练石岩
南京的街球是怎样兴起的?石岩自信地回答有意思报告,南京绝对是全国范围内,街球文化氛围最早“萌芽”的城市之一。“答案全在鼓楼灯光球场、五台山体育中心外场里。”
一方面,早期的街盟(China Street Ball Association,CSBA,中国首个以街头篮球为核心的文化团体)等街球社团组织,曾于两座球场举办过大大小小的赛事、活动,种下了种子。
加之千禧年初,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,社交平台的发展,南京的华街论坛率先成为本地街球爱好者的线上“精神家园”,后在全国也颇有名气。
论坛上,一张张古早的照片,一段段视频都在讲述着,南京街球文化氛围形成的印记。
南京街球早期“生根发芽”的视频片段
“鼓楼灯光球场给我的感觉,更像是好朋友进行非正式比赛,私下砌磋技艺的Underground场所,而五台山体育中心外场,则是正规赛事、大型活动举办场合。”石岩表示,近20年来,各大街球赛事几乎都在五台山体育中心外场举办过,进一步扩散了南京街球的知名度。
“当年,大家其实还没什么厂牌的概念。我们一批街球手代表一座城市,参加到一些街盟举办的全国性交流活动,就是早期的记忆。”石岩回忆,“最早,更多以花式篮球动作展演为主,正规街球比赛数量不算很多。”
后续,随着大量厂牌、地域特色球队的兴起,吸引了部分CUBA、耐高、大学生超级联赛球员纷纷加入。半职业高手加入草根球队,又让南京街球的发展进入快车道,反推知名度提升。
石岩认为,南京街球手也自带城市性格。
“南京的生活节奏,不像北上广深那么快,也谈不上成都那样安逸。”在石岩看来,“南京街球手的风格,不张扬也不外放。很多人会说‘来斯’,我倒是觉得‘不要烦了’更能代表南京。”
所谓“不要烦了”,是一句无伤大雅,却也不失自信的地道南京话。一旦南京人说出“不要烦了”,意味着南京人自信能hold住大局,把事办得靠谱又漂亮。
南京的街球“性格”,也映射着南京的体育“性格”。
南京,因大江大河的滋养而兴盛,水上运动文化季初创两年便引发追捧,赛艇、龙舟、帆船、桨板等多种项目全面开展,由“水”至“人”淋漓尽致地展现出“钟灵毓秀”。
除了水上运动,最新一轮的“苏超”(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),南京队以净胜球优势取代盐城队成苏超新榜一大哥。“叫南哥”一次次响彻“苏超”球场,喊出了独属于南京的激情。
南京人,无论在哪里都想被叫一声“南哥”
论运动精神,南京亦是历久弥新,2025年的南京,不仅有着像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这样的国际级体育赛事,也有在全国火出圈的省内足球赛事——苏超,当然还有挖掘本土街头与社群的篮球Party——“下站东单”
“下站东单”,不再独属北京
打完比赛,浑身通透的Smack Up街球手李子欣对有意思报告感慨,不论是“日落东单”,还是“下站东单”,虽然名字、城市变了,但是纯粹的“原汁原味”没变,还是他口中的“人人平等”。
Smack Up街球手李子欣出战“下站东单”
来到南京的“下站东单”,“开锣戏”并非篮球,12岁的世界街舞冠军许振轩受邀热舞一曲迈克尔·杰克逊的经典曲目,当即诠释了东单这个平台不止于篮球的多样灵魂。
深受广大球迷喜爱的扣篮大赛,也必须是不可或缺的保留章节。
扣将“乌布雷”每一次雷霆万钧的扣篮都极具视觉张力。最后一扣,乌布雷先将球拍高,最后空中360度转身换手完成扣篮,引爆全场。
扣将“乌布雷”在“下站东单”奉献炸裂扣篮
要知道,这个“终结比赛悬念”的扣篮并非一次性完成。乌布雷尝试多次亦有失败。但在挑战过程中,没有喝倒彩,没有嘘声,观众唯一的期待就是这次献艺能够圆满实现。
作为南京街球的“主人”,Smack Up自然也想捍卫主场,对街球场“南哥”头衔志在必得。
一度,Smack Up在经典夜赛环节取得比分领先,但最后还是被吴悠率领的RPZ迎头超越。
“南哥”没当成,观众无不感到可惜,但石岩非常豁达大度。
“多大四啊!”石岩表示,这也是南京年轻人的Slogan和生活态度,“南京人打球稳中带甩(帅?)话不多说,只凭实力上场证明,就够了!”
以上独属于“下站东单”的赛制设计,自2012年吴悠创设“日落东单”起,就开始向下扎根并且深入人心,激活了全国街球手“野生与自由”的想象空间。
The One 1v1单挑赛与“下站东单”同步举办
从云南大山中走出的CBA扣篮王,“云南滑翔机”矣进宏告诉有意思报告,自己当年刷手机,也被东单的炙热氛围感染过,亲自下场三次出战“下站东单”。
第一次参加,矣进宏自己扣篮扣得过瘾,第二次则是直接把云南的“兄弟班子”带到了北京。
“来到东单那一刻,那种纯粹的感觉扑面而来。我觉得大家在东单打球,完全没有什么利益可言,纯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,拿回荣誉。这份纯粹,我觉得一直在延续。”矣进宏表示,“下站东单”甚至也影响到自己后续创建厂牌等发展。
矣进宏出战CBA前曾在东单大秀扣篮
不少街球手都认为,正因为有这款已经形成长期传统的专属赛制、深入人心的Slogan,无论“下站东单”在哪里举办,都可以产生聚拢街球好手的磁场吸引力。
今年,“向下扎根”又有了新的含义,代表着不断蔓延与扩散:从2023年开始,“下站东单”真正“走出东单”,已踏足过上海、长沙、广州,合肥。除了今年的揭幕城市南京之外,“下站东单”还将来到新的城市,力求影响力辐射全国。
谁说,洛克公园就仅仅是属于纽约的?事实上,它更是全美国,乃至全世界的。
同理,东单也不应仅属于北京。
除了覆盖更多国内的城市,“下站东单”的新未来在哪里?它能否在未来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街球舞台?虽然这一切尚无定论,但吴悠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。
“(比赛初创时)下着雨,还是有对篮球痴情的人在东单打单挑。”吴悠曾回忆,“(创办)第一天起就告诉你,你有可能面对困难,你有可能被浇灭热情,但是你看到他们(雨中单挑者)就知道,你要坚持下去。”
“下站东单”也常常出现国际球员的身影
JORDAN未曾远去 懂你在东单的江湖
“下站东单”选择走出北京,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吗?
当然有。无论是迈克尔·乔丹本人,还是以他为起点的JORDAN品牌,影响力都是在望向世界的远方。
正如2004年,篮球之神来到北京,便亲自造访了中国街头篮球圣地——东单篮球场,这好似给东单加盖了一层认证的“戳”。几十年间,东单与街球一直是相互绑定的状态,前来“朝圣”的高手络绎不绝,留给篮球爱好者的深刻回忆也是数不胜数。
2020年的“下站东单”开始焕新发展
来到2020年,JORDAN品牌与东单街球赛正式携手,开启一段中国街球的新征程。三年后,JORDAN又有意打破“东单”与“北京”之间的“固有印象”,这么多年的“朝圣”之后,它决定跳出边界,主动拥抱更多中国的年轻街球爱好者,让具有城市特色的街球文化被更多人见证。就像吴悠在视频中所说的“不要厉害了才来,你只有来了,才能变厉害”。
现今时代,运动生活方式的多样化,运动社群文化的影响力逐步加大,年轻群体渴望展现个性的欲望愈发强烈,而这正是JORDAN认同并持续发力的方向。
正因如此,喜爱篮球的人群在“下站东单”这个平台接收到的篮球魅力也是多样化的。在赛制方面保留经典环节的基础上,代表各个城市的团战环节得以呈现,探寻青年篮球天赋的The One 1v1单挑赛亦同步举办。甚至,围绕“下站东单”这一IP持续推出的系列产品,都是JORDAN品牌在不变中求变,给年轻人的最优解。
一年一度的“球鞋春晚”中,2025年的Air Jordan 40即将作为主角亮相
关于JORDAN,最具热度的讨论话题,便是最新发布的Air Jordan 40。“下站东单”南京站的MOP颁奖环节上,来自RPZ的布兰登就收获了一双东单MOP配色的AIR JORDAN 40。为了留住那份神秘,布兰登只能从鞋盒的缝隙中瞥得几眼。
作为一项从街头生根发芽的赛事,“下站东单”能将自己的故事率先与这等鞋款结合,其地位和重要程度已不言而喻。无论是JORDAN经典系列走过的四十年旅程,还是东单街球写下的十多年笔墨,喜爱篮球的人群最期待二者的互相拥抱产生历久弥新的沉淀。它关乎于篮球,也关于唤醒更多年轻一代心底的梦。
作者:叶珠峰编辑:胡克非值班编辑:王涵艺
发表评论